处暑后如何预防秋燥、处暑是秋季
本文主要介绍处暑后如何预防秋燥(处暑是秋季),下面一起看看处暑后如何预防秋燥(处暑是秋季)相关资讯。
今天的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出”是藏而终的意思,“出叔”是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也就是说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了,就这样。
夏天,天气逐渐变冷。在此期间,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张甚至脱皮、脱屑,头发干燥、无光泽,头皮屑过多,嘴唇干燥或干裂,鼻咽灼热,便秘打结。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秋燥”。
中医认为,干燥是秋季的主导气,当干燥盛行时,干燥很容易导致鼻子干燥,喉咙干燥,皮肤皲裂,皱纹增多。
“秋燥”是秋季感觉燥热疾病引起的外感发热,多发生在秋分前后。症状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在普通感冒的基础上。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如不及时预防,致病因素加深,症状加重,少数人还会出现高热、抽搐、出血等严重危象。此外,有些疾病在暑热秋燥的作用下,容易复发或加重。所以,酷暑季节自我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
那么我们如何摆脱干燥呢?中医养生理论主张“燥能润泽之”,药膳主张应对“燥”。实践证明,秋季多吃滋阴润燥药膳,对身体非常有益。
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减肥食谱,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制枇杷膏
材料:新鲜枇杷叶(去毛)1000克,枇杷果实1500克,冰糖适量。
练习:
(1)准备材料:清洗干净的枇杷果实和枇杷叶。核枇杷果实,但不要扔掉核。
(2)将枇杷果肉和适量开水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3)锅中加水,倒入枇杷果肉汁、枇杷叶、枇杷核,用武火煮沸,再转小火焖7 ~ 8小时。
(4)去渣,留汁,过滤后加入冰糖,即为粘稠的枇杷膏。
功效:润肺、止咳、润喉,治疗秋季干咳、咽干等症状。
说明:可在枇杷成熟季节配制,放入冰箱,妥善保管,咳嗽咽干时服用。但枇杷性寒味甘,脾虚便溏、胃寒者不宜多食。
兴朱坚唐菲
材料:南杏仁12克,干剑花30克(鲜剑花150克),大枣3枚,鲜猪肺300克,盐少许。
做法:新鲜猪肺洗净,切成大块;将南杏仁用温水浸泡,去皮,洗净;剑花用清水浸泡,洗净。将南杏仁、剑花、大枣、猪肺一起放入土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再文火煮1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此汤既能润肺清热,又能润肺止咳。适用于口干口渴、咳嗽声嘶、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者。
了解更多处暑后如何预防秋燥(处暑是秋季)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