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春捂秋冻、秋冻有助于什么
本文主要介绍养生春捂秋冻(秋冻有助于什么),下面一起看看养生春捂秋冻(秋冻有助于什么)相关资讯。
来源:人民日报
“春捂秋冻,无杂病”。春天不要急着脱棉衣,秋天冷了也不要穿太多。适当遮盖或者冷冻对身体有好处。「春捂秋冻」的健康体验适合你吗?
“秋天一半是夏天,气温刚刚转凉。少穿衣服,不要过早穿厚衣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晓梅说,8月初还是立秋三伏天,暑热盛行。秋日骄阳似火,秋老虎,怎么能穿厚衣服呢?9月下旬,天气凉爽,早晚温差加大。10月下旬和秋季的寒露和初霜中气温下降。所以秋季要穿适合气温的衣服,秋季适当冰冻,逐渐加厚衣服,让人体慢慢适应气温下降,增强身体的防寒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胡世平认为,无论是“春捂”还是“秋冻”,目的都是为了呵护阳气,使机体适应季节变化,保持阴阳健康的状态。而现代人容易出现寒性体质,表现为脾胃虚寒、阳气虚弱,大多不适合“秋冻”。
“秋冻”只适合体质好的人。老人、小孩、体弱者千万不要尝试“秋冻”。因为这类人本来就阳气不足,多穿点衣服有利于壮阳护阳。胡世平指出,以下五类人不能“秋冻”:
1.有呼吸道疾病。哮喘和支气管炎患者的呼吸防御功能较差。受到寒冷刺激后,容易加重咳嗽、喘息等症状。
2.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寒冷容易导致人体血管紧张。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甚至会导致血管脆性断裂引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危及生命。
3.有胃病。对胃肠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气侵入胃肠道,导致并发症。如果保护不当,旧病复发。溃疡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4.那些老冷腿的。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即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骨关节炎。老寒腿在冷的时候会加重疼痛,要做好腿部保暖。
5.体寒的女人。虚寒体质的女性冬季手脚冰凉,小腹冰冷的女性朋友在秋季一定要注意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以免加重体寒甚至疾病侵扰。
6.糖尿病患者。当身体寒冷时,许多激素的水平会升高,从而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糖尿病,还会加重微循环障碍,甚至诱发急性并发症。
胡世平认为,“秋冻”可以保证身体从炎热的夏季平稳过渡到凉爽的秋季,但“秋冻”不仅仅是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
1.时机:夏末秋初是最好的时候。
初秋是秋季结冰的好时机。深秋的“秋冻”不仅对身体不好,还会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秋天结冰的原理是让身体感觉到一点凉意,但不是寒冷。体质好的孩子,秋天也可以冻。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来逐渐适应。
2.温度:温度太低,别冻着了。
当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减少衣服,适当“冷冻”,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但是临近初冬,气温降到15以下,就该穿上秋冬装了。
3.位置:头、颈、腹、腿不能冻。
“秋冻”并不意味着
4.地域:南北不同。
南方秋季降温来得晚,昼夜温差不大,即使入冬也不太冷。因此,添加衣服不必过早或过快,适当延长“秋冻”时间即可。在北方,秋天来得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要及时添衣,防止着凉。
“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张晓梅强调,如果老人和小孩,或者体质较弱、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身体已经比较虚弱,最好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及时添加衣物。对于健康人来说,过度的“秋冻”是不可取的。最好及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胡世平建议,“秋冻”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人体新陈代谢越强,抗寒能力越强。运动也要注意“冻”字。不要大汗淋漓,让寒气侵入人体。当全身微热时,出汗可以停止。(记者王君平)
了解更多养生春捂秋冻(秋冻有助于什么)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