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
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情况下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下面一起看看什么情况下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相关资讯。
宝宝出生后,父母发现宝宝眼睛的巩膜和皮肤发黄。化验结果显示胆红素值高于正常范围,医生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黄疸值虽然下降了,但是下降的比较慢,还是会高于正常值。最后会被诊断为母乳性黄疸。但是很多家长对这种疾病并不了解,甚至在治疗上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目性。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健康母乳喂养儿(多为足月儿)的高胆红素血症,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1960年首次报道。随着母乳喂养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发病率为20%-30%,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
母乳性黄疸可与生理性黄疸同时存在,可表现为持续性黄疸或黄疸复发,且持续时间较长。
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
母乳性黄疸没有特定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是:
母乳喂养婴儿;
足月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 220.6mol/L(12.9 mg/dl),早产儿225 m ol/L(15mg/dl);或者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 ~ 4周;
排除其他常见原因引起的黄疸,不使用特殊药物治疗;
停止母乳后,黄疸逐渐消退。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1.添加肠道益生菌
比如艾,裴斐康等。能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并能促进结合胆红素还原为尿胆素原,随粪便排出,降低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
2.蓝光疗法
其作用主要是将游离胆红素异构化,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从肝脏排出。也可以选择具有降低血中胆红素、退黄作用的中成药制剂,如茵栀黄、清肝利胆口服液等。
3.思密达
一种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对消化道粘膜的覆盖能力强,能阻止胆红素在肠道内的重吸收,并能吸附胆红素随粪便排出,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思密达联合粘液糖蛋白可以修复和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不影响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转黄的目的。
了解更多什么情况下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