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推出科学防近视新方案助力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近视防控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措施,结合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和公众教育,形成多维度防控体系。以下是其核心策略与实践的
一、建立专业防控体系与标准化流程
1. 西部首家近视精准防治临床示范中心
华西医院于2023年成立该中心,整合临床、教学、科研与科普资源,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精准防控临床中心基本要求》团体标准,将防控流程细化为六个步骤:屈光筛查、眼健康检查、综合评估、干预方案选择、患者教育及随访追踪。这一标准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规范化操作指南。
2. 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
依托眼视光学科研团队,覆盖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群的视觉健康管理。针对儿童青少年,开展早期屈光筛查(每12个月一次)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实现近视防控关口前移。
二、科学防控技术与创新研究
1. 光学干预手段
2. 药物干预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被用于联合治疗,通过抑制巩膜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减缓眼轴增长,临床试验表明与光学手段联用效果更优。
3. 光照与户外活动
研究证实,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尤其是自然光暴露)可显著降低近视发病率。华西团队指出,高强度光照通过调节多巴胺分泌和瞳孔收缩机制抑制近视发展,建议学校增加户外课程并优化教室照明。
三、公众教育与健康宣教
1. 科普活动与误区纠正
定期举办义诊、校园宣讲和健康讲座,通过《华西科普小视频》等渠道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例如,强调“渐进多焦点眼镜不适用于青少年”“近视不可逆但可控”等理念,破除“戴眼镜加重近视”等误区。
2. 用眼习惯指导
提出“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保持30厘米阅读距离等具体建议,并推广眼保健操改善眼部循环。
四、科研支撑与多学科合作
1. 基础与临床研究
团队聚焦近视发生机制(如视网膜感光信号调控、脉络膜血流变化)、视觉皮层可塑性等领域,发表多篇SCI论文,并参与国际近视防控指南修订。
2.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承办“西部国际近视防控与视觉健康论坛”等国际会议,与美国、英国等机构合作研发新技术(如波前像差引导的激光手术),推动医工结合技术应用。
五、典型案例与成效
总结
华西医院的近视防控体系以“精准化、全周期、多维度”为特色,结合前沿技术、标准化流程和公众教育,有效延缓近视进展并降低致盲风险。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实现防控资源均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