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药店规划(药店明年规划)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老龄办联合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
《规划》指出,要积极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颁布政策、引导投入、规范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加快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广泛调动专业社会组织力量,激发社会活力,鼓励社会投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据多家券商测算,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将迎来5000亿元的市场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龄研究所分析,当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1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万亿元。
面对千亿级的养老市场,药店有望通过布局和发展“分一杯羹”。《规划》聚焦中医药服务,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为药店提供了发展建议。
商务部此前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号文件中,已提出“鼓励可穿戴医疗等新技术应用,积极发展个人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业务,打造新型业务”。支持药店、药(美容)店、“药店+诊所”、中医(传统医学)诊所等专业新零售业态发展,推动医养结合。鼓励与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家政服务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和医疗用药服务。
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药店将迎来三大发展利好。
中医服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健康服务。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扩大中医药的覆盖面和深度。”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不断丰富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内容,推广针对老年人的中医体质识别服务,针对不同体质和健康状况,提供更多的中医保健、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老年人的状况”。
随着《中医药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药店开始重新夺回此前被忽视的中药饮片、中药材等品类。在药店开设中医诊所也成为当下的热潮。
随着现行药房体系中中医馆的兴起,药店可以根据当地经营情况与医疗机构合作设立中医馆,通过“药联动”或“以药促药”获得回报和“医学同步发展”。这次《规划》提到“开展老年人中医(民族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加大对中医中心发展的政策支持。未来,中医中心的定位需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群体。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医诊所是当前的“热门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不是所有药店都应该从事中医诊所。一切都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而定。
慢性病管理
“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连接各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人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监测和其他服务。”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的建设,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慢性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此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年-2025年)》号文件,从今年起近10年全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详细规划,足以证明我国慢性病对国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表明国家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年-2025年)》提出鼓励企业、慈善组织、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慢性病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培育以个性化服务为特征的健康管理服务业,会员制运营,整体推广。这也意味着药店拥有发展慢病管理的最佳机会。
目前,不少药店已经在开展慢病项目,计划通过提供检测、用药指导、患者教育等服务,获得顾客的长期认可。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处方药企业开始涉足慢病管理,因为无论药品招标的成功与否,医院开发覆盖的质量如何,都打着帮助慢病的旗号进行大规模的产品更新换代。药店提升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对于企业做大量的工作和营销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如何“打造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或将成为未来药店慢病管理发展的关键。
医疗器械类别
“大力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具、保健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用品等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历年药店、网上药店的客流数据显示,中老年消费者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家用医疗器械品类的发展与新医改方案倡导的“预防为主”方向不谋而合。
对于医疗器械品类的发展,行业专家李丙玉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功效是最关心的。大多数治疗保健家用医疗器械和按摩器都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快速治愈身体。它可以缓解症状,很受消费者欢迎。如果价格适中,面向大众,市场容量就会大大增加。
文章原标题:多部门发布老龄化“十三五”规划,药店将获三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