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来了今年夏粮可能要减产一倍、中国能闹粮荒吗
本文主要介绍旱灾来了今年夏粮可能要减产一倍(中国能闹粮荒吗),下面一起看看旱灾来了今年夏粮可能要减产一倍(中国能闹粮荒吗)相关资讯。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右上方“关注”,即可收到最新价格行情、三农政策、农业、园艺、养殖、花卉养生、养生等。在农业期间每天免费推送。有问题可以写私信。感谢您的关注和转发。
连年丰收,今年全国夏粮减产。中国人的饭碗能保得住吗?种粮农民卖粮难、捂盘惜售意味着什么?针对最近的食品焦点话题,我们采访了专家进行分析。
粮食生产不再一味追求产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5个夏粮生产省份的调查,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为13872万吨,比上年减少306万吨,下降2.2%。
夏季粮食减产来自播种面积和单产的双下降。具体来看,产量因单产下降而减少220万吨,因面积减少而减少86万吨。
单位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帝没怎么帮忙。去年秋冬,河南等地的持续降雨推迟了部分麦田的播种期。今年清明前后,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遭遇大范围、大范围降温天气,影响了每穗粒数的形成。灌浆收获期,安徽等地长时间阴雨天气不仅影响产量形成,还会导致小麦发芽、霉变,降低品质。
但是,播种面积的减少更多的是人为的。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说,各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夏粮播种面积,增加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此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实施,也促使新疆更多的农民扩大棉花,减少小麦。
尽管如此,粮食减产2.2%并没有改变全国粮食持续丰收的局面。事实上,在2004年至2017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收”奇迹的期间,2010年、2016年和今年,夏粮产量都比上年略有下降。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粮食生产正在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它不再是产量理论的英雄,产量理论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变化。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延德说,今年华北、新疆塔里木河地下水超采地区减少小麦面积200多万亩,西南、西北条锈病菌源地小麦面积减少70多万亩;节水小麦品种面积达到2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小麦购销减少的同时,优质小麦需求旺盛。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8月10日,主产区已收购小麦4004.9万吨,同比减少1968.5万吨。这引起了市场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小麦收购下降主要是天气灾害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和收储制度调整的交叉影响。农业部市场司司长唐珂分析,小麦购销不景气有三方面原因:
在南方麦区,抽穗、开花和收获期间的不利天气对小麦品质造成严重损害,而在北方麦区,小麦的品质也因春季低温和冻害而降低,导致优质粮源减少。
为给市场化收购留出更多空间,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计划启动时间推迟了10多天;最低收购价的质量标准由国家五级及以上标准提高到国家三级及以上标准。
四级及以下粮食由地方组织指导市场收购。
上个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对部分受自然灾害影响未达标的夏粮,要求
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夏粮收成仍然较好,为全年粮食丰收和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既得益于中央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落实中央部署,强化措施,努力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产能迈上6000亿公斤新台阶。水稻、小麦、玉米的自给率都在98%以上。中国人民的饭碗仍然主要是中国粮食,这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7公斤。
根据农业农村部今年的播种工作要点,稳定口粮面积仍是粮食生产的首要目标。提出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同时,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水稻和强筋、弱筋小麦,力争水稻、小麦等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
农业部副部长韩军也表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尽力出口的出口,积极进口的进口,是明确的政策取向。
了解更多旱灾来了今年夏粮可能要减产一倍(中国能闹粮荒吗)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