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成完善的五级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我国将建成完善的五级儿科医疗服务体系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完善功能清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高效的国家、地区、省、市、县四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业平衡逐步改善。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0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乡均衡、协调、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2023年秋冬季,我国发生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流行。儿童正处于增强免疫力的阶段。很多孩子都感染了上述病原体,有的孩子反复发烧。随着患儿数量的增加,不少儿科医院、儿科病房都遇到了“挂号难、就诊慢”的困难。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意见》要求加快扩大优质儿科医疗资源和均衡区域布局,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从顶层布局来看,《意见》要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在儿科疑难危重疾病诊治、骨干培训、重大疾病临床研究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满足该地区儿童的医疗需求。减少跨地区、跨省就医。
省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要在“国家队”的带领下,加大对全省儿童医疗服务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城市与医疗机构之间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的差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高水平省级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房,支持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建设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房。根据需要前往综合医院的儿科病房。
此外,市级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立儿科病房。统筹考虑县城儿童数量,加强县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儿科。
《意见》还要求以医联体为基础优化儿童医疗资源配置。网格化布局的紧密医疗联合体(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医疗社)牵头设置儿科病房,或通过紧密医疗联合体内的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置儿科病房,以满足网格内儿童的需求。医疗需要。加强儿科专科联盟建设,发挥龙头医院的技术辐射和引领作用。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开展儿科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和互联网诊疗,提高儿科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儿科医疗人才。《意见》 明确要求加强现代儿科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需求和教学资源合理确定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强儿童保健、儿童营养等急需专业人才培养。扩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加强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儿科相关专业培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格全科医生的配置。
《意见》 鼓励和支持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医生转任儿科医师,加大转岗培训力度,使其系统掌握儿科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转岗培训考核并符合要求的医师,在原有专科执业范围的基础上增加儿科执业范围,并纳入相关专业、儿科医师定期考核。
儿科医生收入低是业内普遍共识。针对这一问题,《意见》要求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从调价项目选择、调价总量分配、维护等方面体现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合理的价格比较。发展支持将重点关注儿科临床诊断、侵入性检查、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项目。
同时,儿科人才激励政策必须完善和落实。落实儿科岗位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允许有条件的三级医院独立开展高级职称评审。完善儿科人才评价机制,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引导公立医院优化内部配置,充分考虑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合理确定儿童医院和儿科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提升儿科医生和儿科医生的薪酬水平。综合医院其他急需专业医生的工资不低于医院医生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