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菜盲盒(剩饭盲盒)
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盲盒剩菜”消费提示称,“盲盒”固有的不确定性以及“剩菜”本身的安全问题,可能会造成“盲盒剩菜”背后的隐患。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随着盲盒经济的兴起,近期出现了一种名为“剩菜盲盒”的食品销售方式。指经营者利用盲盒销售即将过期或未当天销售的食品。食品经过包装并以折扣价出售。 “剩菜盲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餐饮浪费,创意互助,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且价格实惠,因此一时间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剩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营方式,法律并未禁止,但必须规范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2023年6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号文,全面规范盲盒经营行为。第五条明确规定,不符合保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食品、化妆品不得盲盒销售。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购买“剩菜盲盒”时应注意食品种类。盲盒的属性决定了其价格固定、无法亲眼观察、无法选择等特点。与正常食品购买相比,消费者在购买“剩菜盲盒”前无法直接观察产品,也无法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数量来选择食品。如果他们购买了不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可能会造成食物损坏。浪费。对于有饮食限制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剩菜盲盒”时一定要谨慎。
注意储存环境。现在正值炎热夏季,食品储存条件更加严格,并不是所有的“剩菜”都可以作为盲盒出售。乳制品、肉制品等易腐食品保质期短,在高温下容易迅速变质。由于商家将“剩菜”包装好之后消费者才取餐,这增加了“剩菜”食品本身的安全隐患。
注意有效期。对于面包、蛋糕等烘焙非餐饮服务食品,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其质量的期限。一旦超过这个期限,食品可能会变质,食品的安全性将得不到保证。为了达到更好的清关效果,一些商家在生产时间上打“擦边球”,或者模糊保质期。在消费者无法直接选择食品的交易模式下,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增加了权益受损的风险。对此,消费者一定要关注“剩菜盲盒”食品的保质期、包装日期和储存条件,或者向销售人员核实相关信息。
注重企业的声誉。作为一种食品,“剩菜盲盒”的核心在于如何“吃得好”和“吃得安全”。消费者应从实际需求出发,理性对待“盲盒”销售,选择信誉高、信誉好的商家购买“剩余盲盒”,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此外,消费者在购买“盲盒剩菜”时应注意保留消费凭证,食用前仔细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整。食物如有异常,请勿食用并妥善处理。
此外,中消协呼吁“盲盒剩菜”经营者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明确必要信息,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售后服务;不得违反公平贸易原则,从事饥饿营销、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