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比宇宙复杂(大脑究竟有多复杂)
(图片取自网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可能会改变我们之前对人脑的理解。这种变化可能对神经系统疾病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该研究的重点是大脑中轴突的域功能。神经元是大型树状结构,由细胞体和生长在其上的多个突触组成。研究人员此前认为,神经元信号首先从细胞体发出,轴突只是被动地将上述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但这个假设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检验。这个过程也与记忆的产生和存储密切相关。
然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元轴突的作用不仅仅是被动地传输信号。他们的研究表明,在动物运动过程中,轴突可以被主动激活,可以产生比细胞体多10倍的树突。这一发现挑战了当前的观点,即细胞体产生的分支是理解、记忆和学习过程中大脑活动的基础。
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期刊《science》 上。
研究人员还发现,神经元的轴突可以产生显着的电压波动,这种波动比细胞体产生的“是”或“否”信号更复杂,可以代表更丰富的信息。
由于轴突比神经中枢大100倍,作者认为轴突产生的树突结构意味着大脑比之前想象的复杂100倍。
先前对大脑切片的研究表明,轴突确实可以产生树突,但尚不清楚在生理环境中是否会发生类似的现象。一些对大鼠的研究发现,将检测电极放置在轴突中会导致细胞死亡,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采取了更复杂的方法,将检测电极放置在轴突边缘附近。可以有效避免细胞死亡。
利用上述技术,研究人员测量了大鼠四天活动期间树突状细胞的活性。他们发现,神经元轴突的活动相对于细胞体更为明显:大鼠睡眠时轴突的活动是细胞体的5倍,而清醒时则为细胞体的10倍。
这项研究揭示了大脑的复杂性,改变了我们之前对大脑固有属性的认识,也将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本文来自Bioon Valley。了解更多信息请下载Bioon Valley APP(http://www.bioon.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