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抗疫结束感悟心得(三年抗疫是不是重大错误决定的)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8%;全国出入境人员突破287万人次,同比增长120.5%;与2019年春节假期相比,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平均增幅12.4%……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 1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疫情总体进入低流行水平。每一个热点数据都生动地说明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证明了我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正确性。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虑,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回顾抗疫三年,从突发疫情的紧急遏制,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综合防控的探索;从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保卫大上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根据目前的情况。已发布十版防控方案、十版诊疗方案。随着条件逐步具备,已陆续推出20项优化措施并推出新的措施。采取十大优化举措,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甲型乙型控制”调整为“乙型乙型控制”,牢牢掌握了抗击疫情的战略主动权。三年来,我们在全球抵御了五波疫情,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成功阻止了高致病性原株和变种毒株的大范围传播,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人们。确保安全、身体健康。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制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科学、有效的。
疫情关乎生命,发展关乎民生。如何协调和处理两者关系,考验智慧和治理水平。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开门红五年规划,走出了一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高效路径。的辩证法。数据是最客观的解释:2020年,我国GDP增长2.2%,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1年,我国GDP增长8.4%,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期。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增速快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三年来,我国经济年均保持4.5%左右的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近期,不少国际组织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认为中国有望成为2023年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可以说,我国的抗疫和发展成就完全经得起考验。历史的考验。
COVID-19疫情是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三年来,中国竭尽全力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用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风雨同舟的行动: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COVID-19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抗疫物资,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派遣抗疫物资。抗疫医疗专家组奔赴34个国家。在全球抗击疫情最艰苦的阶段,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物资供应的中坚力量,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是中国为克服当前困难做出的贡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四大展会”年年举办。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国际出口市场份额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一是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起航。三年来,中国坚持“团结抗疫、恢复经济,必须两面抓、双手有力”。中国在与国际社会团结抗击疫情的同时,以自身开放合作,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畅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助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透过疫情的阴霾,今天的中国正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前进的强大能量。经过三年共同抗击疫情,中国应对疫情的非凡举措来之不易。世界有目共睹,历史将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