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收割年轻人(年轻人的保健品市场)
当“熬夜”、“秃头”、“深夜EMO”成为困扰年轻人的“三大谜团”时,他们背后的“恐惧症”焦虑也开始加剧。《2022年轻人恐病报告》显示,90.58%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56%的年轻人存在近视、干眼症等眼部问题,其次是失眠、脱发。如今双11已经落下帷幕,相关电商数据显示,从食品到使用等保健品的受欢迎程度和销量都在不断增加。 前20分钟,营养保健品成交额破亿;燕窝、艾灸器具、颈部按摩仪、足浴盆等保健品纷纷登上热销榜;部分产品预售金额同比实现600%、1400%大幅增长……后疫情时代,保健相关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加快。推动医疗保健消费热潮的不再是中老年人。熬夜、久坐、承受巨大压力的年轻人开始扛起消费保健品的大旗。他们在熬夜推动OKR 的同时,也在购物车里囤积保健品,积极拥抱保健品带来的舒适感。抱着有效果就试一试的心态,健康消费成为当下年轻人新的“刚需”。年轻人提前扛起“养生大旗”,保健品企业争相进军市场。随着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年轻人的“生存欲望”不断增强,甚至开启了“朋克养生”模式,熬夜消费的同时依靠养生“回血”。某电商数据显示,网上流行的即食功能食品、睡眠器、生发器、洗牙器、酵素机等保健功能性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出生的人。今年第一波双11开售时,健康消费品在第一个小时就出现了销售高峰。血糖产品、除疤产品、保健茶等品类均出现三位数的高增长。晶晶就是双十一“囤货大军”中的一员。 22岁的应届毕业生,目前在广州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熬夜加班是很正常的事,但她每天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以前她一天喝四杯奶茶毫无困难,但现在她把养生茶当成了每天的“贡品”,用它来补充能量、恢复气血、养颜美容。玫瑰大麦茶、菊花明目茶、梨枇杷茶,每一款都是我的“最爱”,我什至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我品尝安利养生茶的心得。与晶晶“炫耀”的养生相比,阿明的烦恼却有些“难以启齿”。在游戏公司工作期间,由于长期熬夜,他出现了脱发症状,发际线明显后退。于是,口服生发营养品、使用生发液就成了他的必须,甚至还偷偷去几家生发保健中心充值。成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健康大军”,“好看”和“健康囤货”也刺激不少医疗保健企业加速布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保健品相关企业数量已达510万多家,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广东、湖南关联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占63.5%。超过10,000个家庭、超过457,000个家庭和超过357,000个家庭。其中,2021年集中新注册关联公司超过94.6万家,新注册关联公司增速高达30.5%。值得一提的是,从保健品相关公司的成立历史来看,70%以上的相关公司是在5年内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超过30%。其坚实的发展基础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年轻人快速涌现的医疗健康新需求。以近年来被嘲笑和讨论的年轻人脱发问题为例。其背后的“光头经济”正在不断向细分赛道扩张。天眼查综合数据显示,在食补养发保健品领域,仅黑芝麻丸这一产品,就有老金磨坊、五谷磨坊、固本堂、北京同仁堂、广州白云山等多个品牌。最后介绍了这款深受脱发年轻人青睐的网红产品。
面对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趋势,商家也在产品设计和细分品类上努力创新。除了市场上熟悉的芝麻丸、黄芪片、红豆、薏米、芡实茶等传统营养保健品外,还增加了许多“对症下药”的新宠,如抗氧化、抗衰老等。在产品包装上,新品类也摆脱了此前“过度包装”的重灾区,加入了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潮流元素。瓶子更倾向于轻便、简单,甚至被制成“零食”,让年轻人更容易消费并随身携带。万亿蓝海资本引领细分赛道投资布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年轻人对健康、健康生活的突出需求,成为健康营养市场快速增长的动力。《2022全家营养第四餐消费趋势洞察》 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保健营养品消费逐年增长,到2021年将突破3000亿元。而由于保健品行业具有食品和药品的双重属性,范围正在向“功能性食品”和“严肃保健品”两端拓展。从广义的保健品来看,这将是一个万亿级的超级市场蓝海。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加入,资质优良的保健品企业也吸引了资本进入市场。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共发生37起与保健品相关的融资事件。这些投资机构中不乏红杉资本、真格基金、晶信药业、同创伟业等知名基金和公司。已募集资金的公司大多从事保健食品、保健品、生物科技、医药、中药、中药等多个领域的生产或研发,整体业绩表现优异。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市场竞争不断升级,不少大品牌也在把握年轻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在产品差异化和经营特色上下功夫。例如,保健品巨头H&H集团以“家庭营养”理念,开发成人、婴儿、宠物三管齐下的营养模式;旗下子公司Swisse倡导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坚持自然与科技的融合,推出了多款最畅销的热门产品;国内大牌养生堂以“天然”为核心,结合现代营养补充剂和医疗保健系列为特色;汤臣倍健立足于营养膳食补充剂领域,针对眼部健康、护肝、益生菌等领域,在多个市场推出了众多功能性新产品。尽管保健品行业具有高客单价、高复购率的特点,但在消费水平提升和养生理念的推动下,创造了千亿级的市场。但随着消费者专业保健意识的增强,优秀的产品功效才是核心力量。这也迫使不少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大力投入研发,为打造产品“护城河”积蓄力量。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与保健品相关的专利研发数量逐年增加,专利信息总数达到33万余条。专利信息集中于三个领域:发明、设计和实用新型。其中,发明领域的专利信息数量占一半以上。充满活力还是昙花一现?巨大的市场不仅催生了很多赚大钱的企业,也催生了很多混乱。国家对保健品的性质、功效范围、标签内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市场上仍有不少所谓的“神药”,利用消费者不了解国家规定的信息不对称,规避营销,收取“智商税”。但近年来,随着行业政策红利的释放和监管的加强,保健品行业日趋规范,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此外,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国家还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健康发展战略。随着“国家队”进军健康领域并带来效益,进一步规范和加快了行业发展进程。
对此,天眼查研究院分析认为,未来,随着国家对行业监管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有效的功能性产品将能够“正名”。随着行业更加有序,也将吸引更多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加速竞争和淘汰的过程。最终,科技实力雄厚、营销渠道丰富完善的企业将成为竞争的主力军。此外,与美国保健食品市场50%的渗透率相比,国内保健食品的渗透率和人均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天眼查研究院建议,未来保健品厂商可以更多地向服务商升级,不仅可以增强重度用户的粘性,也有助于自身产品的迭代升级。综合来看,如今保健品“新消费”风潮再度复苏,行业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增量市场,目前的竞争状况也值得投资关注。毕竟,在中国,医疗保健是一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事业。在这个行业中,无论是新品牌还是老品牌,只要洞察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就有可能重新改写或重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