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健康小屋事迹报道(河北邯郸“健康小屋”的建设原则是)
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进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基层卫生院和诊所诊疗服务水平,时任邯郸市卫生局局长周海平2012年提出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防患于未然。牵头规划“健康小屋”发展。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的“健康五方”指导下,“健康之家”成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创建专家型保健中心。以此命名的3953个“健康小屋”,实现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建立了“医防结合”的慢性病防治体系,探索了一条健康管理和健康之路。提升、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渠道。 《健康之家》自推出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健康之家”邯郸模式独具特色。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专家个人命名、团队服务、防治一体化。 “教育、健康咨询、健康干预、慢性病防治”是一个安全、有效、便捷、低成本的全科医疗服务平台。是优质医疗资源垂直下沉基层、强基层、补短板、保障基本、促进健康的平台。新的实践模式。据周海平介绍,邯郸市人口超过1000万。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存在发展不足、失衡等问题。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大医院的总体情况是“医院越建越好”。 “病房越来越高,病人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忙”。但乡(镇)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普遍老龄化,知识结构老化,学历水平较低。无法为公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普通医疗服务,基层难以实现初级诊断和分级诊疗。为此,在胡大一团队的指导下,我们坚持问题和目标两个导向,积极推进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设邯郸模式“健康之家”为创新举措,并以“增强基层综合服务能力、补充基层人才”和“技术短板”为目标,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人才匮乏、技术匮乏等问题,推动下沉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群众家门口开设“健康小屋”,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全科医疗服务。服务,努力满足人民健康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不仅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普通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专科人才和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而且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短期内的快速调配。沉总表示,基层综合服务能力显着增强,基层人才技能短板得到充分补充。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健康小屋”有效解决了居民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 “今天锻炼回来,感觉有点头晕,没时间去健康中心,就想来这里检查一下,免费的。”市民黄阿姨说,“健康小屋”。小屋虽小,但里面有大专家,采取专家组医疗诊疗与健康讲座相结合的模式,为慢性病等提供面对面的保健服务。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配备了体重秤、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简易人体检测仪。 据了解,邯郸市开始在社区建立30个“健康小屋”试点项目。 2012年在主城区完成100个,2013年起在城市主城区和农村地区同步推广。
目前,全市已建成“健康小屋”3953个,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实惠的基本公共服务。健康和一般医疗服务。在“健康住宅”建设过程中,邯郸市坚持“政府主导、医院主导建设、医生主动、公众参与”的建设模式,在市县政府建立了“健康住宅”由政府领导担任团队领导。 “建设领导小组”将“健康之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健康小屋”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多部门协同、共同努力,形成推进“健康之家”建设的合力,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健康舱”被纳入医改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派出医院加大投入,实施“健康舱”标准化建设,促进均衡发展升级。同时,“健康之家”坚持“普惠、规范、专业、公益、便民”的建设原则,依托全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中心(办事处)。 )建设,从城市向农村拓展,服务城市城乡全体人民。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双向选拔、自上而下协商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提供场地和辅助人员,明确“五个一”建设要求:以专家命名的“健康舱”标志;在诊所和治疗室举办独立的健康教育讲座;以命名专家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针对某类重点人群的特殊服务;完整的工作计划、计划和流程。入选专家均为二级医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知名专家,经验丰富,热爱医疗事业。他们以在职专家为主,二线专家为辅。涵盖10个专业、26个学科,每个“健康小屋”都有以命名专家为核心的3至5名医生团队,每月在“健康小屋”工作不少于4天。正常运转的“健康舱”不仅可以免费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还可以搭建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乡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平台,促进第一诊断深入基层,建立“小病入社区、大病入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健康小屋”覆盖率达100%,村卫生室覆盖率达69.24%。为确保“健康小屋”建设好、见效,邯郸市还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一是建立行政层面动态管理机制。市、县(区)卫生局和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成立健康舱管理办公室(科室),完善“健康舱”的规章制度,从资金投入、协调配合、宣传动员、落实四项标准推进全覆盖“健康小屋”建设。二是建立医院层面的“医联体”协作机制。邯郸市在全省率先建立“3+2+1”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一家三级医院联合多家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组成“医联体”。
“健康小屋”是医院医联体建设的一个环节,也是专家服务基层的对接点。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医联体基层,推动基层首诊转诊,助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提供免费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检查互认、健康指导、定期专家会诊、查房、医联体内指导等服务,建立双向转诊平台。互联家庭医生团队优先转诊服务,为家庭医生团队预留不低于15%的专家账户,提供“优先预约、优先治疗、优先检查、优先安排病床”等转诊服务。 “健康之家”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一段时间以来,邯郸模式“健康之家”内涵和服务逐步完善,越来越智能化、便捷化,客观上有了很大提高。保障有效供给和供给质量,有效支撑分级诊疗,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可及性,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基层群众的就医意识。 “健康小屋”专家瞄准社区慢性病,帮助基层完善慢性病防控网络,开展预防医学服务全科医学培训。基层医生慢病管理知识技能和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传授基层医生评估技巧,正确使用精神、心理、情绪评估量表,开展老年评估,让慢病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78.7%,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77.8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79.43%。通过“健康小屋”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总就诊人次比2011年“健康小屋”建设前增加了23%,门诊量增加了33%。邯郸市基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着增强。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卫生机构无人救治、床位闲置的问题。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就医,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邯郸模式“健康之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并被新华社、人民网、河北日报、健康报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表彰邯郸市示范“健康之家”为全国22个示范单位之一。 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号文(国办发[2018]28号),邯郸市“健康之家”经验得到督导奖励。邯郸市“健康之家”建设工作还入选中国预防医学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慢性病防治最佳实践核心案例》。 2018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邯郸市010-3万经验作为河北省唯一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2020年5月,河北省卫健委下发《以“健康小屋”建设为纽带,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号(河北卫生办医函[2020]21号),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 2021年,邯郸市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在全省推广邯郸模式“健康小屋”改革经验的通知》号(邯卫函[2021]273号),探索创新党建模式和教育健康促进模式。 2022年6月,邯郸市卫健委下发《关于推动“健康小屋”精准帮扶建设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的通知》,开启进一步推动“健康之家”高质量发展、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社会覆盖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