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关注眼健康内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起就需要眼睛健康管理。我们在青春期可能会出现近视,成年后可能会出现视疲劳。 40岁以后,随着生理调节能力下降,可能会出现眩晕。到了老年,由于光损伤和自然衰老,眼睛功能可能会下降,甚至出现眼部疾病。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面临着眼健康管理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关注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用眼健康,重点防治近视等重点眼病。以近视这种最常见的形式来说,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增长、视网膜变薄等一系列变化会增加患其他眼部疾病的风险。例如:高度近视人群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人群之一,占受影响人群的70%以上。近视度数越高,视网膜脱离的概率越大。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加深、降低近视率是眼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于预防近视,建立儿童用眼健康档案是关键。就像父母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一样,监测眼睛的生长发育也应该从小开始。孩子从3岁起就应该到专业眼科机构定期检查,建立眼健康档案,记录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角膜曲率、眼底、视功能等眼部状况,明确孩子的眼轴发育情况和视力情况。折射。儿童的远视状态和生理储备一般应至少每六个月进行一次眼部健康检查。
除了定期检查外,还应注意改善视觉环境和视觉行为。如果增加户外时间,阳光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具有抑制眼轴长度增长的作用,从而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建议孩子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并在课间休息时走出教室。同时,减少近距离用眼,坚持“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看20英尺(6米)的距离超过20秒。
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应根据具体年龄、近视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矫正方案,制定个性化的近视防治方案。常用的矫正方法有隐形眼镜、框架眼镜等,在制定矫正和预防计划时,应特别关注孩子的视功能状态、眼位、调节功能、会聚功能、图像融合功能等,以便孩子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同时获得更好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看得见、看得清楚、看得清楚、反应迅速。
需要注意的是,戴眼镜或矫正并不是一次性的事情。纠正不是一次性的事情。一般需要每6 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如果后续成绩较上次考试有变化,则根据学位变化程度来确定。确定是否调整整改计划。需要随时注意屈光度的变化。如果进展太快或属于高危人群(父母一方患有高度近视且近视每年增加0.75D等),则必须按进展性近视进行治疗。
儿童用眼健康的管理不仅仅是眼科医生的事情,更是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协作的结果。我们期待携起手来,保护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到眼前的蓝天,看到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