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肥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儿童肥胖宣传)
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首届中国营养三十人论坛在四大媒体平台(人民日报)举行在线、新华网、央视、腾讯)已启用在线同步。国家营养与健康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预防医学会、中国学生营养健康促进会、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领导世界卫生组织等有关组织出席会议并讲话。论坛聚焦儿童肥胖与健康食品环境,带来三大报告,对国内外食品环境趋势进行概述与预测。汇聚了来自政府、科研、行业、媒体、用户等领域的30位专家代表,分享真知灼见。与会专家就国内儿童肥胖现状与挑战、政策走向、舆论引导、产业转型、社会行为改善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凝聚共识,为我国儿童肥胖防控提供解决方案。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1500万2-19岁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3年)》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4%和3.1%; 6至17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在各省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象逐年增多。儿童肥胖已成为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给国家未来的医疗投入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负担。国家营养与健康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强在致辞中表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健康是国民健康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跃新指出,儿童肥胖已成为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她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健康的未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辛西娅·麦卡弗里敦促世界各国采取新行动:及早干预,通过政策和法规改变导致儿童肥胖的环境,加强多部门合作解决儿童肥胖问题。中国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谈到,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预防儿童肥胖。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介绍,控制儿童肥胖,应开展一系列关于学生营养与健康的科研项目,包括减盐、减糖教育干预、运动和骨骼健康等。以及学生营养餐。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登认为,建立一个支持性的食物环境至关重要,这将帮助中国儿童和家长做出更明智、更健康的食物选择,遏制儿童肥胖的增长。在主题报告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营养专家乔·朱厄尔(Jo Jewell)从全球视角介绍了食物环境变化对儿童的影响。儿童超重的触发因素是社会经济不平等。并加大力度。应从教育、健康、食品、社会保障等多系统、多方面共同营造预防肥胖的良好环境。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跃新分享了正面营养标签FOP的探索和肥胖挑战。营养标签对于消费者、生产商和政府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食品包装正面标签系统帮助家长以具体、图形、直接的方式规范孩子的饮食行为。欧睿研究部曹文利通过市场观察,从食品饮料行业的健康趋势发现,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整体市场份额较低,尤其是减糖、减脂、减盐的肥胖相关产品。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论坛30位嘉宾就儿童肥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进行了圆桌讨论。论坛还邀请了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作为特邀嘉宾。肥胖的原因包括先天遗传、后天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环境等,造成的危害包括生长发育、慢性疾病负担和心理问题。在措施层面,防治儿童肥胖需要依靠政策立法、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科学干预、食品教育、媒体传播等。家长还应该承担起做孩子科学饮食“把关人”的责任,引导孩子从小了解健康食品,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另外,在合理安排膳食的同时,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身体活动。参加本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的关键是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这需要多部门合作从顶层设计推动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也需要创新和社会力量。引领产业发展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最终实现全社会联防联治,保障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