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怎么吃才健康、健康晚餐怎么吃最好
“从健康角度来看,只要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就可以实现健康饮食目标。”营养学家表示,健康的晚餐不应只考虑晚上吃什么,而应与全天和一周的膳食计划一起考虑。建议尝试对一周的膳食有个计划,比如本周早餐吃什么,计划时午餐尽量考虑外出就餐,晚餐时“查漏补缺”。
晚餐一般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吃饭时间,二是去哪里吃,三是吃什么。以外出就餐为例,尽量选择7点左右的用餐时间;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安静、整洁的餐厅;选择菜肴时,避免油炸、高脂肪或过咸的菜肴,也不要忘记主食。数量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基本原则是不超过午餐的量。一般分配是早餐30%,午餐40%,晚餐30%。应根据周、日的情况进行调整。营养学家称之为“每周平衡法”。
专家认为,不同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改进方法。
如果工作比较忙,注意晚餐时间不要不规律。尽量按时腾出时间吃便餐,不要把晚餐拖得太晚。
如果你有很多社交活动,先给自己定一个规则。并不是所有的社交活动都不能拒绝,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想拒绝。最好给自己定一个规则,每周社交活动不超过两次;在酒桌上,尽可能多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但总量要控制。这样,既可以减少社交时的潜在危害,又可以弥补普通晚餐中食物品种的不足。
如果你想保持身材,就学习营养知识。当我们说“晚餐少吃”时,我们指的是总量上的少,而不是品种上的少。营养建议,每餐应包括主食、水果和蔬菜、蛋、奶和肉。越富有越好。即使煮方便面来吃,加一个鸡蛋和一些蔬菜也会让饭菜更健康。德国营养协会并不认同“晚餐吃得越少越好”,而是主张每周和每天全面限制饮食热量。
老年人克服了食物种类的单一性。建议老年人多煮一些什锦蔬菜,做饭时多用几种食材,煮粥时多加些杂粮,在控制总量的同时增加食物的品种。
增加一家人一起吃饭的频率。近年来,国内外提倡“晚餐要全家人一起吃”的理念。这是因为在家吃饭可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就餐环境,更容易细嚼慢咽,不易吃得过多,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通过自己准备晚餐,还可以控制食物的品种和质量,保证营养摄入均衡。
专家提醒,很多人还没有饭后运动的习惯。原因之一可能是周围缺乏锻炼氛围,比如每天能一起锻炼的同伴很少。建议大家为自己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从外部激励入手改变习惯,每天晚饭后半小时出去散步或快步走。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养成一种习惯,并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人民网-生活时报)
相关新闻阅读:这个秋天这样吃,暖胃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