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起居与精神养生的关系、秋季起居与精神养生的联系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初七,‘立’字意为春(立春)。秋意为拉,事物拉于此。”
立秋就是秋天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它也带来了季节的干燥。秋燥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呢?
秋季干燥易伤肺
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因此,“肺燥”是患者秋季就医时最常听到的词语。
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下,人体可能会因体液缺乏而患上多种“干燥综合症”。例如,肺部受伤的人经常会咳嗽。秋季咳嗽多为干咳无痰或痰粘稠难以下咽,称为“干咳”。
鼻为肺之窍。立秋后,鼻干或鼻出血尤其常见,几乎没有人能幸免。喉、咽亦为肺之门户,肺气之经。秋燥常导致咽干、口干、声音嘶哑等不适。肺也与皮毛相连。秋季干燥、皮肤干裂,甚至脱发,都与秋燥有关。
此外,肺与大肠关系密切。中医云:“相为表里”。如果肺燥向下传导到大肠,肠燥就会导致便秘……
日常生活中,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秋季三月阴气开始上升,所以要早睡早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宜早睡早起,增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有意义的,可以用来弥补夏季睡眠的不足。
一位老中医提醒您,早起时,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儿再起床,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家庭环境中不宜24小时开空调,尤其是晚上。尽量少使用空调。可以早晚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更加关注心理健康
立秋后,应进行精神调养,达到内心平和、心境安宁、心情舒畅。应避免悲伤悲伤,以适应秋天的宁静气氛。
秋季,天气干燥、万物干燥,人容易感到烦躁、情绪不稳定,容易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定要保持开朗的气质,让自己心情愉快,多与人交流,冷静对待一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抑郁的心理阴影。